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70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9篇
  159篇
综合类   34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乌南油田N12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的沙泥沉积,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利用储层的测井物性解释资料,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对研究区N12储层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总体储层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以正韵律和反韵律为主,夹层多。各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席状沙、坝核、坝缘、沙滩。层间渗透率差别大,Ⅰ、Ⅱ油组非均质性最强,单层层数越多,层间非均质性越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受沉积相控制,渗透率平面变化较大,砂体相变较快,连通性较差。  相似文献   
992.
鄱阳湖区近40年来双季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金连  潘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95-12997
[目的]分析鄱阳湖区水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鄱阳湖区18个气象站1965~2005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双季稻生长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历年月均日最高气温与年份极显著相关,其相关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0.02x一15.697和0.2515。41年内,试验水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日最高气温上升了0.82℃,4、6和10月份的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别上升了2.36、1.01和1.53℃。历年月均日最低气温与年份极显著相关,其相关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0.0207x一20.334和0.32685。41年内.试验水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日最低气温上升了0.85℃,4、6、9和10月份的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别上升了1.89、0.92、1.44和1.14℃。[结论j近40年来,鄱阳湖区水稻生长期间的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污染物减排是河湖污染治理的中心课题,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污染物减量处理市场化、污水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是河湖污染治理的三大关键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作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观原因是传统观念的残余根深蒂固,对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客观原因是河湖污染治理的法规政策体系吸收改革开放成果的速度不够快,政策不完善。本文中对我国河湖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如:传统观念的残余根深蒂固;河湖污染治理政策体系与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国情不够一致以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够协调;污染源监控是软肋,污染治理思路不够开阔等。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我国河湖污染治理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污染源监控管理工程、污水大规模再生利用、调污治沙和荒漠生态建设工程、水的城镇-农业大循序利用、开发性河湖污染治理等5项重大工程,并阐述了建设这些工程的意义、目的、内容、原则。  相似文献   
995.
乌梁素海生态补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乌梁素海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确定恢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生态补水量。【方法】在分析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功能法,依据湖泊蒸发量、渗漏量以及污染物控制需水量,推求了乌梁素海最小生态需水量,根据湖泊水量平衡原理,对乌梁素海的生态补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在确定的乌梁素海排水量及排放污染物情况下,使COD达到Ⅳ类和Ⅴ类水标准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6.31和17.41亿m3,相应的生态补水量分别为30.87和11.97亿m3;使氨氮达到Ⅳ类和Ⅴ类水标准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8.1和13.31亿m3,生态补水量分别为22.66和7.87亿m3。【结论】恢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需根据湖泊容积和修复计划分年度补水。  相似文献   
996.
黄义彬 《农技服务》2011,28(1):67-70
根据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试验室检测技术水平,对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盐酸莱克多巴胺残留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试样用甲醇提取和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用衍生化试剂99%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1%三甲基氯硅烷(TMCS)进行衍生,用正己烷定容,于气相色谱-质谱仪上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酸克伦特罗和盐酸莱克多巴胺在5~500 ng/ml范围内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试样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平均回收率为95.40%~99.94%,相对标准偏差(RSD)≤3.55%;盐酸莱克多巴胺的平均回收率为96.60%~99.96%,相对标准偏差(RSD)≤3.35%。该方法检测限为盐酸克伦特罗和盐酸莱克多巴胺均为0.5μg/kg。  相似文献   
997.
2005-2010年对吉林省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夜娥科昆虫有71种,隶属于12亚科53属.其中,杂夜蛾亚科属数和物种数最丰富,夜蛾亚科个体数最多.夜蛾成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上旬至9月中旬,种群种类和个体数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峰.松花湖夜蛾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以广布成分占...  相似文献   
998.
生物链调控技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已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综述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生物链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削盐、控藻和碎屑生物链的作用,认为复合生物链的构建将对湖泊水质修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小型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城市小型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城市小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内模拟条件下,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两个角度分析了孔目湖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同时运用磷吸附量计算公式探讨不同pH值下孔目湖表层沉积物对磷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2个阶段,快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1h内,而慢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1~3h;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在高浓度下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D-R模型,而在低浓度下符合Linear模型;在酸性或中性环境条件下,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效果更好。[结论]富营养化严重的小型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且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磷酸盐含量的多少均会影响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和动态平衡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尾闾盐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固碳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碳酸盐对现代大气CO_2的截存与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盐基元素供给、有机碳含量等因子密切相关。该文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同位素分馏特性,以新疆艾比湖为例,探讨了干旱区尾闾盐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固碳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碳酸盐是干旱区最重要的碳库,艾比湖滨岸土壤碳酸盐的平均碳密度是有机碳的4.05倍;2)艾比湖滨岸盐碱土中的δ13CSCC介于-7.9‰~0.3‰之间,δ13CSCC与HCO3-存在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高达0.669 9,大气碳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在是次生碳酸盐淀积的关键环节之一;3)土壤δ13CSCC值与硅酸盐矿物阳起石、绿泥石、伊利石存在着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δ13CSCC值随着富Ca、Mg、Fe矿物的含量增加明显向负向漂移;4)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越高,生物风化过程越强烈时,δ13CSCC负向漂移越大,土壤碳酸盐截存较多大气中的轻碳;当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有机过程受到抑制,土壤碳酸盐则截存较多大气中的重碳。因此,干旱区存在着有机-无机耦合固碳效应,提高干旱区植被覆盖,可以增加有机碳库储量,同时,经有机过程分馏转移到土壤中的CO_2可进一步促进土壤硅酸盐矿物风化,使这部分CO_2不再返回大气,而是以碳酸盐形式被长久固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